您的位置:首頁 > 公共文化服務
南區農莊遊 邂逅鄉野田園真趣
發布時間:2023-02-13 14:00:00     浏覽次數:1969   來源:環縣文化館

南區農莊遊

邂逅鄉野田園真趣

 

廖薇  阮波

 

     對都市人來說,習慣了現(xiàn)代生活的便利,回歸自然乃是(shì)一種糾結的執念他們向往田園詩意卻又(yòu)希望離(lí)塵不離(lí)城期待重溫幼時鄉野的樂趣。

中山南區,古稱良都,位于偉人故裏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部,面積48平方公裏,轄良都、北溪、城南、馬嶺4個社區,常住人口約6.53萬人,旅居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鄉親超4萬人,是(shì)中山的重點僑鄉。南區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shì)香山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shì)中國商業文化的搖籃。南區名人輩出,南宋四大忠士之一馬南寶、香山鐵城總設計師梁溪甫、中國空軍之父楊仙逸、中國百貨業先驅馬應彪、中國四大百貨公司之一永安公司創始人郭樂郭泉兄弟(dì)等都出自此地。近年來,南區打造華僑文化、商業文化、忠孝文化、名人文化和旅遊文化的靓麗名片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毗鄰中心城區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它成爲人們周末遊的理想之地。

南區背倚五桂山巍巍群峰,腳踏岐江河依依秀水,自然環境優美宜人。全區建設以“顯山露水、錯落有緻”爲主線(xiàn),着力樹(sh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考慮與地形地貌相(xiàng)融相(xiàng)配,努力營造一個綠色宜居、獨具特色的山水南區。

201912月,南區街道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20188月,南區街道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過程中,南區以文化僑鄉打造嶄新的文旅目的地,在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的同時,一批現(xiàn)實版的“摩爾莊園”正在民間自發崛起,爲當地鄉村(cūn)文化振興增添一抹生機勃勃的綠意。樹(shù)影婆娑間,人們暢遊花海、采摘蔬果、品嘗美食,共享美好時光。

 

南區名勝

以詹園、文筆山兩大景點爲主體,着力打造休閑商旅中心。整合生态旅遊資源,着力打造以弘揚中華“孝”文化爲特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詹園,并推廣以華僑文化爲亮點的人文資源。

在此兩大景區建設的基礎上,該區大力推動綠化建設、秀美宜居村(cūn)莊建設、綠道建設等;充分發揮沿江優勢,積極争取加快沿江路南區段建設。把南區打造成集“忠孝文化”旅遊、華僑文化旅遊、益智修學旅遊和休閑生态旅遊爲一體的休閑商旅中心。讓南區成爲各方客商投資興業的奮鬥熱土的同時,也是(shì)回歸自然、返璞歸真、休養身心、怡情養性的心靈居所。

中山詹園,又(yòu)名中山大宅門,坐落于中山市南區北台,是(shì)目前嶺南最大的私家庭園。中山詹園建于1998年,占地百畝,由詹園主人黃遠新親自設計,并從蘇州征調百名園林能工巧匠(jiàng)曆時五年共同建成的。其建園初衷出于爲母親建造一處淡雅精緻、頤養天年的靜心居所,特以母親的姓氏命名爲詹園,後母親感慰兒子的孝心,更爲了讓天下(xià)所有的人都來感受其兒子的孝行,建議(yì)主人把園區對外開放(fàng)。

曹邊武侯廟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北台社區曹邊華立大街尾,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中華民國八年(1919)、2000年重修。建築坐北向南,三間兩進,兩進間夾一天井,面闊11.28米,進深16.93米,面積約191平方米。硬山頂,博古脊,素胎瓦簡,綠釉瓦當、滴水,青磚牆。頭進爲凹門廊,有木雕檐闆,檐牆牆楣與内牆牆楣皆有壁畫。後進爲硬山擱檩結構。該建築體現(xiàn)了中山清代壇廟建築的風格,有一定價值。

曹邊天後宮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北台社區曹邊華立大街,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1986年,1999年重修。建築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兩進間夾一天井。面闊約11.3米,縱深約18米,總占地面積約爲204平方米。青磚牆,硬山頂,博古脊,素胎瓦簡,綠釉瓦當、滴水。頭進有木雕檐闆,門額陽刻楷書(shū)“天後宮”,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後進爲硬山擱檩結構。該建築體現(xiàn)了中山清代壇廟建築的風格,有一定價值。

下(xià)馬嶺茶亭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馬嶺社區馬石路尾(古爲石岐南部四鄉人出入之通衢),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同治四年至七年(1865-1868)重建,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重修,1999年修複并加建圍牆。下(xià)馬嶺茶亭由庭院、茶亭、話(huà)茶山館三部分組成,具有中西合璧的風格。茶亭混凝土構頂,由八根方形花崗岩石承托,其中六根有陰刻楹聯,楹聯出自多位文人之手。話(huà)茶山館爲平頂,磚混結構,花崗岩門框,門額“話(huà)茶山館”爲曾望顔所提。内有兩間房間供館人和遠客住宿。院落植有兩顆大樟樹(shù)。

下(xià)馬嶺茶亭相(xiàng)傳爲香山邑通往南洋必經的飲茶休息之亭。在曆史上,它曾是(shì)附近文人雅士賦詩作對的去(qù)處,也爲絡繹不絕的客商提供憩息之所,是(shì)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産。

馬公紀念堂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沙湧社區應彪路,始建于1923年,1933年建成,是(shì)先施百貨公司創始人馬應彪爲紀念其父馬在明而建的。紀念堂坐北向南,建築占地面積爲1278平方米,分布面積約7620平方米。正門爲四柱三間三樓排放(fàng),進門中央置有一重檐八角攢尖頂的“在明亭”,亭後正中爲仿意大利羅馬穹頂式的兩層建築“一元堂”,右邊爲仿英國鍾樓式的三層建築“南源堂”,左邊爲仿西班牙式的三層建築“婦兒院”,均爲磚木和混凝土相(xiàng)結合的結構,是(shì)中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近代華僑建築,2008年公布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沛勳堂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竹秀園社區南大街27号,建于1932年,200012月重修,是(shì)永安公司創辦人郭樂、郭泉、郭順等兄弟(dì)爲紀念其父郭沛勳而建的。沛勳堂坐北向南,主體建築高三層,爲仿英式建築,磚混結構,頂部置有兩層鍾樓。面闊14.5米,縱深18.4米,建築占地面積約267平方米,分布面積約561平方米。建築外牆呈淺黃色,一樓大門上有拱形玻璃門楣,每層前廊均由四根仿科林斯式柱子。庭院正中有一直徑3.5米的噴水池,圓形噴水花塔高2.3米。該建築是(shì)當地典型的華僑建築,2000年公布爲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沙湧文筆塔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沙湧社區文筆山上,始建于清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1988年重修,是(shì)沙湧村(cūn)民爲紀念馬南寶抗元撫宋有功,同時也爲了壯鄉聲、振興科舉功名而建。塔高約18米,底周長爲13米,占地面積約23平方米。花崗岩台基,青磚砌築塔身,外覆砂漿,塔呈筆尖狀,簡潔古樸,造型獨特,塔身鑲嵌“彩筆生花”石刻及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碑記。舊(jiù)時曾有塔洞,重修時填堵,現(xiàn)塔身有部分損壞。該塔是(shì)當地少數尚存的古塔之一,有紀念意義,價值較高。2009年公布爲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功建鐵城梁公祠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福湧社區居委會辦公樓前,據《中山市文物志》記載,原建于宋代,爲紀念督建香山城有功的梁氏三世祖孫澤公而建,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在原址上重建擴大。祠堂坐東北向西南,有左右兩路,右路爲三間兩進,左路橫向面闊單間,縱向面闊三間,總面闊16.9米,進深17.5米,面積約455平方米。右路爲硬山頂,青磚牆,花崗岩牆腳,灰碌筒瓦,藍釉瓦當,滴水,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頭門前設三步走廊,六級花崗岩踏跺,兩側有圓形抱鼓石,花鳥木雕檐闆,四根石質檐柱,石質瑞獸托腳和雀替,花卉石雕門墀,人物、花卉磚雕墀頭。頭門正脊、垂脊上有瑞獸灰塑。兩進間夾一天井,天井兩旁各有一卷棚頂廊。後堂前有四級花崗岩踏跺,兩側有圓形抱鼓石。兩進均由四根木質金柱支撐梁架,左路爲硬山頂,檐牆牆楣有灰塑。該建築爲當地保存較好、規模較大、裝飾精美的祠堂建築。2009年公布爲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恒美步月橋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恒美社區,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爲單孔石拱橋,形如新月,故名“步月橋”。步月橋橫跨馬恒河,全場15.3米,寬2.4米,面積約爲37平方米。全橋由40塊長條石逼拱而成,跨度約10米,距水面約7米。橋面由7塊麻石條鋪成,每塊麻石條長約4.8米,寬0.30.37米。花崗岩石橋墩,南北兩端各有10級台階。北側嵌篆書(shū)“步月橋”石刻,南側嵌隸書(shū)“步月橋”石刻,上款“道光癸卯”,下(xià)款“孟冬囗立”。民國時期在村(cūn)口橋頭建有一閘門,并在橋面上加建鑄鐵護欄,後拆除。2004年,南區辦事處爲安全起見(jiàn),增建仿清花崗岩望闆。該橋是(shì)當地少數尚存的清代石拱橋之一。

宋帝遺迹牌坊是(shì)爲紀念宋工部侍郎、邑人馬南寶而建。南宋景炎年間,宋少帝趙昺抗元失敗南逃至良都沙湧,并建行官于南寶宅内。南寶獻粟晌軍,勤王有功,後世建牌坊以彰其事迹。牌坊原由全麻青石雕塑鑲嵌而成,可惜在1966年被毀。1987年,由政府撥款,旅外僑胞、港澳同胞及鄉人集資,重建爲琉璃瓦頂牌坊,正面稱宋帝遺迹,背面稱侍郎故裏。

北台康真君廟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北台社區共和南街2号民居旁,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1984年、1990年重修。建築坐東北向西南,有左右兩路,右路爲三間兩進。兩進間夾一天井,左路單間兩進。總面闊約17.38米,總進深約20.36米,面積約357平方米。右路爲青磚牆,硬山頂、博古脊,素胎瓦簡,綠釉瓦當、滴水。頭進前廊有兩根花崗岩石柱,上有石質枋、瑞獸托腳、雀替,墀頭有花果灰塑,花鳥、人物木雕檐闆,檐牆牆楣與内牆牆楣均有壁畫。後進爲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由四根木質金柱支撐。左路爲硬山擱檩,檐牆牆楣有灰塑裝飾。該建築體現(xiàn)了中山清代壇廟建築的風格,裝飾精美,具有一定價值。

劉廣生故居位于南區樹(shù)湧中心街100号,如今已修葺爲二層小房,系統完整地展示了他的一生。20195月,适逢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南區深挖紅色資源助力鄉村(cūn)振興過程中,劉廣生故居作爲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中山市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得以修複揭牌。

劉廣生1901年出生于香山縣龍眼樹(shù)湧村(cūn)(今南區北溪社區樹(shù)湧村(cūn)),他幼時家貧但(dàn)聰明勤勉,1920年考入縣立中學時,正值五四運動不久,受進步思潮的影響,劉廣生開始參加和組織學生運動。1925年初,劉廣生、黃健等進步青年學生組織成立了新學生社中山分社,标志着中共組織領導的中山學生運動開始走向新的階段。“沙基慘案”發生後,中山學生救國運動掀起高潮,随即的19259月,中山縣學聯會成立,劉廣生當選爲學聯會主任委員(yuán)。随後他發動“擇師運動”。19266月入黨的他,在年底共青團中山縣委成立時當選爲首任書(shū)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中山縣委作出了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以反擊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血腥鎮壓,發動賣蔗埔起義,可惜以失敗告終。劉廣生在起義中被捕後被救,被迫轉移到澳門隐蔽鬥争。1927年秋,劉廣生從澳門返回中山推進農運工作。同年底,劉廣生回鄉在龍眼樹(shù)湧村(cūn)組織發動秋收暴動,遭國民黨當局通緝并在轉移中被捕,後被殺害。

渡頭雷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渡頭社區雲梯裏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光緒十五年(1889)、1999年重修。祠堂坐北向南,三間三進,面闊13.2米,縱深37.15米,面積約484平方米。硬山頂,青磚牆,花崗岩牆腳,博古脊。每兩進間夾一天井,天井兩旁有廊。藍釉瓦當、滴水,門前台階兩側各有一抱鼓石,頭門前廊有四根石檐柱,石質瑞獸托腳、雀替、挑頭,兩側有塾台。頭門爲硬山擱檩,中堂、後堂爲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梁架由四根木質金柱支撐。該建築爲當地較爲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築。

沙田三聖廟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樹(shù)湧社區沙田村(cūn),建于清代,清光緒年間重修。廟坐北向南,爲三間三進的磚木結構建築,第二進爲香亭。面闊11.02米,進深20.08米,面積約216平方米。硬山頂,青磚牆,灰碌簡瓦,青釉瓦當、滴水。頭進爲凹門廊,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檐牆牆楣有花卉、獅子灰塑和人物故事壁畫,花鳥木雕檐闆。頭進、後進間夾一天井,天井中建有香亭,兩邊爲卷棚頂廊。後進爲硬山擱檩。内側山牆嵌有三塊黑麻石的重修碑記。該建築爲當地較爲典型的清代廟宇建築。

上塘華光殿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沙湧社區上塘老人活動中心旁,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清光緒年間、2007年重修。整座建築由三座廟并聯組成,坐東北向西南,總面闊20.53米,進深15.21米,面積約爲312平方米。三座廟均爲硬山頂,灰塑花鳥屋脊,青磚牆,綠釉瓦當、滴水,紅磚鋪地。墀頭有石雕,牆楣有人物故事壁畫。西邊爲金花廟,兩間兩進,中間爲華光殿,單間兩進,東邊爲康真君廟,單間兩進。整座建築保存了清代壇廟建築的風格,裝飾較爲精美,有一定的價值。

竹秀園三聖廟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竹秀園社區竹園路4号民居旁,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及近年重修。建築坐北向南,三間兩進,面闊11.23米,進深19.2米,面積約219平方米。硬山頂,博古脊,青磚牆,擡梁與穿鬥混合式梁架,灰碌簡瓦,青釉瓦當、滴水。頭進前廊有木雕檐闆,兩根檐柱上有石質瑞獸托腳、雀替,人物、花鳥石雕墀頭,渦卷狀抱鼓石,三級花崗岩踏跺,花崗岩門墀。内山牆牆楣有花鳥、人物故事等壁畫。該建築體現(xiàn)了中山清代壇廟建築的風格,具有一定價值。

 

南區農業概況

南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土地肥沃,物産豐富,全區農地面積10000多畝,其中水果種植面積4000多畝,以種植龍眼、荔枝、香蕉等嶺南佳果爲主。近年來,南區結合地緣優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推廣引進種植鐵皮石斛、藍莓、超甜玉米等優質農業品種,緻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積極引進“南區旭景農業科技園”等以休閑、觀光、旅遊爲特色的都市型農業;糧食播種面積500多畝,主要種植優質水稻、甜玉米、馬鈴薯等糧食品種。蔬菜播種面積約1200多畝,以葉菜類和瓜類爲主,主要供應中心城區的消費(fèi)人群;魚蝦塘面積2500多畝,以養殖“四大家魚”爲主,同時積極推廣養殖錦鯉、甲魚等漁業新品種;花木種植面積1500多畝,以大型喬木爲主。

      南區水資源充沛,河湧交錯,區内擁有北台溪、馬恒河、秤鈎灣等主要内河湧18條,同時建有超過28千瓦以上的機電排灌站5座,岐江河流經南區的河段總長達12公裏,擁有風光秀麗的馬嶺水庫,該水庫集雨(yǔ)面積2.31平方公裏,總庫容達122萬立方米,是(shì)省定編的小(一)型水庫,豐富的水資源和完善的水利設施,保障了全區的農田灌溉用水和防洪排澇。

      南區林業生态效應顯著,據統計,該區目前擁有森林面積32000多畝,其中含省級生态公益林9285畝、市級生态公益林15954畝,其他經濟林7443畝,森林覆蓋率約49%,。另有市級森林公園1個、風水林(原始森林)150畝,100年以上在冊登記古樹(shù)83棵,植物資源較爲豐富。

 

南區古樹(shù)

寮後古榕榮登“中華名樹(shù)”榜,該樹(shù)高14丈,樹(shù)冠覆蓋面2.4畝,樹(shù)幹圍8米,樹(shù)齡爲400年,是(shì)中山現(xiàn)存的最大榕樹(shù)。

環丹荔該丹荔生長在龍環村(cūn)長江埔的山坡下(xià)、樹(shù)齡逾400多年,樹(shù)幹和樹(shù)冠龐大蒼古,至今仍樹(shù)葉繁茂,生機勃勃,1999年夏挂果600餘斤,曆史上曾一造收成3000斤,該荔屬槐枝品種。當地有關單位和村(cūn)民已築圍牆、立碑加以保護。

福湧古樟植于福湧村(cūn)村(cūn)前,是(shì)南區現(xiàn)存最大最古老的樟樹(shù),至2005年已有250多年樹(shù)齡。樟樹(shù)高18米,樹(shù)圍6米,揉其葉,嗅其味,會發出陣陣樟腦清香。古樟附近居民住宅白蟻蟲害絕迹。該樹(shù)由中山市立碑保護。

渡頭古棉位于渡頭村(cūn)公園内,至2005年,愈160年曆史。該古棉兩棵并立,樹(shù)幹筆直向上,蔚爲壯觀。竹秀園村(cūn)古棉位于土名神仙橋邊,路旁兩側各立一木棉,木棉樹(shù)幹高大、粗壯、挺拔。春季花開紅如火(huǒ),夏天枝葉繁茂。

 

兩大明星農莊

 

一、 旭景四季,瓜果飄香花滿地

南區西南端樹(shù)湧村(cūn)——元皇慶元年,劉楚先等從隆都溪角入遷,因後山有形似兩顆龍睛之山丘長年龍眼樹(shù)成林,山下(xià)河湧交彙,故立村(cūn)名爲龍眼樹(shù)湧,民國元年易今名。該村(cūn)伫立在飛鵝山和回頭雁山層巒疊嶂的高山間,其村(cūn)後的400多畝原生态荔枝林,将專門打造荔枝生态公園和登山徑工程。加上村(cūn)内有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劉廣生故居,未來紅色資源與綠色生态資源将串珠成鏈。

該村(cūn)的旭景農業科技園距離(lí)以中國孝道文化著稱的國家AAAA級景區—中山詹園僅兩公裏該科技園于2010年開始興建,2014年對外開放(fàng),占地500畝,由有機水果區、七彩花田區、農業科普觀光區、休閑娛樂區、農家美食區、親子活動區、團隊拓展區組成。2015年,該園榮獲“中國鄉村(cūn)旅遊模範戶”稱号,并在積極創建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緻力于打造全省最大一家以生态農場、有機種植爲發展方向,綜合生态保護、健康産品、娛樂休閑爲主題的多樣性生态觀光新旅遊勝地。

這裏是(shì)學校春秋遊學、 青少年戶外拓展、實踐體驗、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shì)企業團隊拓展休閑娛樂的絕佳園區。該園内可開展多個拓展項目如企事業單位團隊拓展——通過體驗、分享、總結、應用四個過程, 圍繞着分工、策劃、 領導力、執行力、溝通、協作、感恩的過程展開戶外訓練;還有青少年素質拓展、親子感恩活動、青少年冬令營及夏令營,燒烤場可供野炊甚至 cs巷戰小場體驗區——可組戰隊,開展遭遇戰、狹路相(xiàng)逢攻堅戰、暗渡陳倉、護送VIP、拯救大兵、搶灘登陸、攻防之戰、限時攻防、拯救人質、巅峰對決等趣味性模拟演習,體驗最先進的真人CS裝備系統。

廣東的夏天十分漫長,旭景園中可謂四季有果2-4月是(shì)青棗、四季柑橘,3-4月有桑果、番茄、石榴、楊桃,5-6月可摘桃子、李子,7-8月黃皮豐收,9-11月品嘗火(huǒ)龍果,9月至次年4月有夏威夷木瓜,10月底-12月可摘花生、皇帝柑,12-4月可摘聖女果、草莓,10-12月有楊桃,12-3月是(shì)番石榴。此外,全年供應各種有機蔬菜等。

陽春三月,深紫桑果滿地詩,正值此地舉辦桑果文化節。該園培育種植品質優良的桑果品種多年且規模不斷擴大。爲促進鄉村(cūn)旅遊,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态和旅遊的融合,由旭景農業科技園打造的中山市桑果文化旅遊節已舉辦多屆,吸引着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區等衆多遊客前來觀光。在園子裏,遊客們不僅可現(xiàn)摘現(xiàn)吃,感受舌尖上的甜美,還可了解蠶桑養生文化和相(xiàng)關曆史。

綠樹(shù)蔥茏瓜果飄香旭景園中花海同樣賞心悅目。夏,荷花仙子如約而至,荷花池内“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娉婷綽約荷花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微風中“纨扇相(xiàng)欹綠,香囊獨立紅”——正如唐代詩人韓偓所描繪的,一群手執綠團扇的舞女翩然而來,荷花苞就是(shì)女孩子的紅香囊,這裏面藏着多少花季少女的浪漫心事?浮想聯翩之餘,淡淡的荷花清香已然心扉。

唐代元稹《大暑六月中》詩曰:“大暑三秋近,林鍾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huǒ)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縧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古人樂以瓜果待客,今人則以采果自娛。盛夏正是(shì)瓜果飄香的佳期,走進南區的中山市旭景農業科技園,無花果、黃皮、火(huǒ)龍果、巴西櫻桃、木瓜……輪番登上當季的舞台,而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體驗瓜果飄香花滿地田園之樂。

  

二、 “綠野仙蹤”邂逅童年真

    位于中山市南區北溪社區的僑鄉曹邊村(cūn)是(shì)國家級“美麗鄉村(cūn)示範村(cūn)”,開村(cūn)于南宋(1068年),迄今已近千年曆史,是(shì)中山保存較爲完好的古村(cūn)落之一,完整保留了曹邊學校、武侯廟、狀元牌匾、水稻田、爛炮樓、古碉樓等古建築。該村(cūn)環山而建,樹(shù)木蒼翠,花香滿村(cūn),環境幽靜怡人。

“綠野仙蹤”農莊,位于南區聞名遐迩的曹邊村(cūn)附近,同樣是(shì)可供遊客體驗蔬果采摘開展戶外親子活動品嘗創意鄉村(cūn)美食之地。今年六月,這座占地150畝的生态農業公園入選“2021年中山市市級農業公園”。該農莊不僅緊鄰城市中心,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還是(shì)獨具飲食、休閑特色的網紅打卡點。

 

1選料上乘鄉村(cūn)菜

負責人蕭燦樞自嘲“吃貨”,他笃信選料講究是(shì)成就佳肴的首要條件,後期加工隻是(shì)錦上添花。事實上,該農莊就是(shì)和朋友(yǒu)的“私房菜館”這裏的菜肴出品也因而比一般農家菜多了幾分精緻與講究,其包間裝潢也别有洞天

以招牌菜石鍋海鳝爲例,廚師選用的每條海鳝都一斤多重,肉質爽滑。鍋内錫紙(zhǐ)底下(xià)鋪着一層鵝卵石,經400攝氏度高溫烘烤後,依然保持着相(xiàng)當熱的溫度放(fàng)入鳝肉,倒入自制醬料,蓋鍋後淋上花雕酒,焖足五分鍾,揭開鍋蓋,香味四溢,即可享用鮮活滋味。

餐廳的另一道招牌菜荔枝柴燒鵝”,在點菜區設有一排開放(fàng)性的爐檔,讓食客親眼目睹荔枝柴燒鵝全過程。廚師稱,最初在東莞習得此法,後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良,烤制時間由一小時十分鍾,縮減爲五十分鍾提升了效率。這裏的燒鵝注重成品的飽滿度,一隻鵝至少11斤,而常見(jiàn)的燒鵝隻有67斤,由此保證了燒鵝的皮厚肉嫩。色香味俱全之餘,其制作過程還頗具觀賞性。

餐廳裏的魚也經曆非凡。要想魚肉緊緻爽口,廚師都會對魚先行瘦身。而這間餐廳的“吊水”不是(shì)選用普通的山坑水,而是(shì)直接将魚放(fàng)入鹹淡水交界處,經過三個月的流動海水鍛煉,再上餐桌。蕭燦樞介紹:“偶然有次在神灣吃過當地的魚,發現(xiàn)特别鮮美,僅是(shì)最簡單的蒸法,已自帶鹹味,我們便萌生了與當地海水養殖場合作‘吊水’的想法。”魚,由此進化成更具内涵的海歸魚”。

“綠野仙蹤”的前身是(shì)花蓮農場二十多年前台灣人在此種下(xià)的羅宋芒至今收成豐厚,成爲餐廳的飯後水果。田間地頭種植的雞骨草則被用來泡茶,回甘無比。和許多農場一樣,遊客還可在此采摘到藍莓、無花果、涼瓜等多種瓜果蔬菜。該農業公園秉承綠色生态和健康環保的理念,積極推廣綠色無公害農産品示範種植餐廳所用的蔬果也取之于園内,口感清甜。

 

2僅僅是(shì)“網紅”

蕭燦樞每個月都會帶自己的大廚去(qù)外面“尋味”,尤其是(shì)日餐和西餐。他希望以“中餐西廚”的方式,汲取各家之長,碰撞出新的創意。他也經常給廚師提出各種“私房菜”的要求,試菜中遇到令其驚豔的菜品,就會正式确定下(xià)來。目前該餐廳的特色菜品已達70道,并保持着每兩個月增添6-8道新菜的更新頻(pín)率。“我對菜品的要求是(shì)好吃又(yòu)好看。讓客人吃過還會返尋味,而非做一鳴驚人的網紅。對此,蕭燦樞情懷滿滿

複刻兒時美味,是(shì)蕭燦樞的心願。他說,很多在二、三十年前被老一輩人津津樂道的美食現(xiàn)已銷聲匿迹。一方面是(shì)因爲技藝失傳,一方面也是(shì)因爲現(xiàn)代人對美食的追求有了變化,更趨向少油少鹽,因此在繼承傳統菜的過程中,仍需創新,符合現(xiàn)代餐飲的“審美”。

因做工業出身,蕭燦樞在餐飲管理上也頗有“品控”思維。餐廳的管理分工明确,人手充足。産品過硬才有回頭客,他認爲,此理放(fàng)在餐飲業同樣成立。從烹調到上桌,菜品需經三關:廚房、傳菜、樓面,餐廳裏任何一個環節的人員(yuán)發現(xiàn)菜品不符合要求都要将撤銷、重做。

 

3.引入“盛裝舞步”馬術表演

作爲農業公園,“綠野仙蹤”帶給遊客的驚喜自然不止是(shì)美食。

餐廳附近,有一片五畝之的花海,當下(xià)正是(shì)百日花盛放(fàng)的季節。但(dàn)正所謂“花無百日紅”,花海也會定期更換花種,增添變化。

秋楓林下(xià),已建成小小的羊圈,居住着山羊家族。目前,一些兒童遊樂設施也在搭建中。不久的将來,園内還會增添一座書(shū)屋,以及“盛裝舞步”的馬術訓練基地。

蕭燦樞坦言,經營創意美食餐廳的成功讓他在拓展休閑農業方面多了一份從容。将此地取名“綠野仙蹤”,與其說是(shì)受童話(huà)的啓發,不如說是(shì)眼前的這片田園綠意,每每讓他聯想起童年記憶中的這個名字。童真,是(shì)不粉飾的,他希望自己一手打造“綠野仙蹤”也能讓更多的人樂享童年真味,擁抱綠色自然。

 



評論

    版權所有:環縣文化館()